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新漾基金會

我為情緒辦了一場告別式

我先天的個性以及後天所受的科學教育環境,塑造我成為一個用理性多於感性去理解世界的人。我以前一直覺得自己可以不受情緒影響心智,還覺得自己雖然看似比較「冷血」,但這樣的「穩定」也是滿不錯的。直到這一年我在一些機遇下更深入的觀察、認識自己,才發現我把自己想得太理想了(這也是身為理性人較容易犯下的錯誤),事實根本不是如此。

我發現當我面對不如預期、感到失落失望、失去重要的人事物時,我會快速的開啟「理性」獨白廣播:「啊這沒什麼啦,不需要太有情緒起伏」、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才經歷一點挫折就難過,這樣未免太軟弱了」、「沒時間沮喪了,人生還得繼續往下走啊,就快點站起來!」單方面的播放(看似)勵志話語之後,就快快把自己趕鴨子上架地步上忙碌、切換心情,當然滿多時候是因為自己沒空閒停留,或覺得自己並不需要。生活也就照樣過下去,好像沒什麼差別。

然而我也發現其實這樣「快速的切換」是容許自己的情緒隱性地影響我的思想。

有一次我在工作上沒有拿到一項計畫申請,而感到挫敗失望。但我很快的不把它當一回事,雖然有跟身邊的家人朋友報告這個消息,但沒有流露太多的感受(包括對我自己),很快的繼續過日子。我以為這不過就是個事件而已,下次再加油就好了。但在那之後,我的腦海裡常常冒出負面的思想:「你就是差人一截」、「以後別想再拿申請了,你連最簡單的都做不好」、「你就是很沒經驗、很沒競爭力」......而當夜深人靜,負面情緒悄悄的襲上心頭,但它還沒蔓延到眼框時,就會被我最初的「理性」給咆哮:「難過什麼,又不是什麼大事」、「幹嘛哭哭啼啼,花時間努力一點比較實在」....... 就這樣情緒被趕到一個黑暗的小角落,我看不見它,但我知道它就在那裡。

大約過了一兩個月這樣的生活,我看起來很好,甚至我也覺得自己還不錯,但其實內心仍受情緒影響。尤其是當我不正視自己的情緒時,它不會消失,只會隱性的蔓延、繼續拉鋸我的思想。

後來我知道,原來這就是一種情緒寄生。我的不直接面對,反而是間接允許情緒寄生在我的腦袋裡,不只是隱隱作痛,更甚之等類似的場景再出現、偶然觸動我的生命議題(所謂軟弱)、自己或重要他人重蹈覆轍時...... 這股情緒就可能強勢回歸、興風作浪。

於是我開始學習正式面對負面情緒、為它停下腳步。果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上個月我再度經歷一場挫敗(出了社會就能血淋淋的體驗生活真有一堆挫折.....)。這次我下定決心,要給我自己一點精心時刻,獨自和情緒約個會。我用休假的時間,獨自一人去最喜歡的大自然裡走走。在鳥鳴溪澗、微風拂過、綠樹搖曳的寧靜裡,我和情緒一起坐下來、面對面說說話。

我問問題:「你現在的感受如何?」、「為什麼沮喪?為什麼難過?」

我開始同理:「我理解你的悲傷,就哭吧。」、「不急,跌倒了先在地上坐一下沒關係。」

然後溫柔但堅定的回應:「的確是場經驗的失落,但不能定義你是個失敗的人。」、「等哭完了,我們再繼續向前走,好嗎?」

我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辦了場告別式,獨自服喪一天,把失敗的感受埋葬,致謝它的出現讓我更深認識自己,一起打理好之後,再展望新的未來。以此讓這經驗留下的是心版上的回憶,而非思想裡自我否定的鉤。

人,本來就是理性和感性共融的個體,我們不能否決甚至忽視任何一面的自己。以前我曾犯下這樣的錯誤,以至於我讓被趕到牆角的情緒默默的主導我的思想。而這場告別式之後,我意外的好多了!不像上回過了一兩個月的幽暗時期,我很快的從內而外的恢復力量。就算偶而還是有負面思想找上門時,我可以更容易的察覺、出動理性拒絕自我否定的聲音。而且當我開口跟別人分享這整件事的過程時,我不會痛了,只覺得是場經驗,而不是傷口。原來,面對自己的情緒,唯有好好的見面,才能好好的道別。

每個人處理情緒的方式、時間、模式都不一樣,我很開心找到一個目前為止對我而言很有幫助的方式。在這個忙碌的世代,我想鼓勵每個人,不要忙到忽略了自己,尤其是情緒。當情緒來時,給自己一些獨處、對話的時間,感謝它的到來然後再跟它告別。有的時候,慢慢來,比較快!

作者/予彤 圖片來源/予彤

關於好漾專欄

新漾邀請各領域作家在這裡和Youngman們分享好想法。

每週三固定上新文章,來看看吧!

bottom of page